南孚电池品牌标志含义:南孚电池商标设计采用上下相反的“闪电”图标,红黑的两色设计更突出电池的应用原理。简单而极具力量的设计给人以满满能量的意念。同时,采用黑体字的文字设计也十分到位,“池”的变形设计造型更与核心标志相呼应,给人以充满能量的暗示。抓住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商标设计,十分精彩。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系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外经贸部重点扶持的出口企业,中国电池行业龙头企业,福建省重点企业。 在中国市场,南孚连续13年创碱锰电池“质量、销量、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同行领先水平。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单位、福建省首届最佳诚信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企业、全国企业科协先进集体。
现代化的厂房、园林式的厂区达 18万平方米, 是中国电池行业中拥有国际先进水平装备最多、科技力量最雄厚的企业: 拥有600只/分、400只/分等无汞碱锰电池生产线12条,生产能力可达12亿只以上,产品质量与国际名牌同步发展;有教授、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等各类技术管理人员450 多人,占员工总数的40%以上;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站,并与多所全国重点大学、中科院的研究所合作成立多个新型能源研究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厂.学.研 ” 科技创新机制;有 10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多项部、省科技成果奖,其中一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2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南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这一事件当时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个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南孚电池怎么一夜之间就落入美国人手里了?
2004年7月,也就是南孚被吞并将近一年之后,作为厦门大学经济系南平考察组的成员,我参加了与南孚CEO丁曦明先生以及其他高层领导的座谈会,从而详细了解到“南孚并购案”这一事件的事件的始末。
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简称“基地福建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东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绝对控股权,也就是说外方股东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
做为国际风险投资大鳄,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业的理由很简单,无非是看中其潜在的市场价值,时机一到便将其所持股份抛售,从股票升值中赚取巨额利润。南平市Z F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的举动无疑是“引狼入室”,南孚后来被出卖给竞争对手的厄运便由此开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中国电池8.25%的股份。接着,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属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国电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东又收购多达1000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转入外方股东手中,而它们对南孚的控股也已达到了72%。本来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巨额的股票收益,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外方股东等不及了,它们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外方股东的总投资约为4200万美元,一下子就赚了5800万美元!。2003年8月11曰,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
推荐
缓存:2025-05-20 02:55 9465ef03cb6446d649dec9d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