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要卖卖茶了,叫做“邮氧的茶”,再搜索了一下,发现这几天都上了热搜,看完后我不仅感慨,现在很多企业很多人太缺乏敬畏之心了。
邮氧的茶肯定不会成功。
如果有点位就成功,那么中石化、中石油、美宜佳的水早就卖得很好了。
如果奶茶这么没壁垒,那么星巴克稍微扩展一下就成了全球最大的奶茶连锁了。
如果饮品、消费品的最大能力是供应链或产品能力,那么给元气森林代工的健力宝也就不会沦为OEM厂了。
太多人把一件事情想的太简单,以为一瓶水、一袋方便面、一个包子没啥技术含量,无任何壁垒。
事实上,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产品或服务,想赢得胜利的“技术含量”其实越高,看看恒大在山泉水领域烧了多少钱?连个水泡都没有,据说昆仑山到现在都是加多宝的负担。
水的提纯、萃取技术难吗?水源地哪找吗?渠道难铺吗?
都不是,是你的品牌能否进入用户心智至关重要,尤其消费品品牌。
难道所有生产饮料的人不会复制和抄袭可口可乐的口感和味道?
这并不难。
难的是,消费者买不买帐。
定位理论对我的影响很大,虽然因为我现在做实业,很多团队、供应链和营运的事情更基础,也是我目前最操心的,可我心理很明白,想打造一个国民级的品牌,如何打动消费者才是最关键的,没有用户的认可和买单,一切无从谈起。
而做到这样,你的品牌必须成为用户心智的首选方可,其实不仅互联网行业赢家通吃,消费行业也是数一数二原则,即用户最多记住同一个品类7个品牌的名字,可只有第一第二才有机会长大。
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是所有行业发展的趋势,无论互联网、消费品、医疗教育,甚至房地产都莫不如此。
如果你不能在某个领域做到第一,那么你会一直赚钱赚得很辛苦,且随时有被颠覆的可能。
说回“邮氧的茶”。
谁会喝?
为何喝?
什么场景下会成为用户的首选?
在我看来,都几无可能!
茅台牛不牛,为何其茅台啤酒不行?
要钱有钱,要研发有研发,要渠道有渠道。
还不是消费者不认?!
邮政如果真的想转型或做一些战略延展的业务,最应该的是上下游的纵向延伸,比如做全国最大的冷链配送品牌,比如做中国最大的社区团购履约组织,比如做中国最大的便利店……
都比做一个奶茶品牌好的多。
因为邮政整个组织的核心能力就是铺垫盖地把商品配送到数十亿用户的能力,原来可能是信函、快递,未来可以是生鲜、餐饮啊,完全可以挑战美团骑手网络能力,离消费者更进一步。
推荐
缓存:2025-04-01 08:06 6844c322e792b66f456c8d8 刷新